教育部对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统计,每年大概有60万学生出国留学,同年留学回国人员的总数约为50万。80后、90后已成为新生代海归主力军。
然而,由于海归人数逐年攀升,海归学历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缺。近几年和留学生有关的新闻搜索界面里,“海归求职优势大减”“海归光环不再”“海归回国月薪2k”等新闻比比皆是。
海归留学生也因此频频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在《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》中显示,近30%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未达到预期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“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”,近70%的留学生归国后遇到了文化理念、落户就业、政策限制等难题。
毕业回国找工作竞争难?
“留过学”不如“经验足”?
动辄几十万,留学生到底能收获什么?
新生代留学生的海归梦,是否依然坚挺?
明确优势找准定位
目前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以金融、经济、管理、工程学等为主,留学生回国造成的专业扎堆增加了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。
想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要想找个好工作,光靠海外求学的经历并不能加分。
要从众多相同背景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,需要更加强大的专业背景和个人能力,与此同时,确立清晰的职业规划也十分重要。
留学生真正有竞争力的条件是:海外实习工作的经验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。
出国留学不是高薪保障,关键还看个人能力
留学经历并不是决定薪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,相比于留学经历,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。
对于刚刚离开学校,回到国内步入社会的留学生,薪资水平并不是个人能力的试金石,刚开始工作不要太在意工资,而是要看你的公司能不能够提供给员工提升能力和长远发展的平台,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才是主旋律。
另外,可以充分利用留学技能优势突出重围。比如国外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”“国际化视野”“独立生活、思考的能力”以及“批判性思维能力”也是留学生拥有的一个优势。现在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在走向世界市场,那么在这个过程中,势必就会需要一些拥有留学背景的人。
莫物化量化留学,留学是一生的财富
出国留学的意义并不会在短期内全部呈现,留学的经历给予留学生的除了‘海归’这个身份,还有许多其他不曾被量化和物化的方面。
比如对于事物的理解,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处理工作和待人接物的方式,做计划的能力,这些都不是说在毕业短短的一年内就可以全部显现出来的,就像是埋藏在身体里的特殊能量,在未来的两年、三年、五年甚至十年,这些能量会持续释放。
你不会确切地知道它们会在哪个确切的时间点发挥作用,也不会知道到底是哪个能力使你的工资上涨,但它们确实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着作用,留学带给你的改变,很难用直接的工资水平进行衡量。
留学生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,这条路上遇见的风景会有多迷人,你准备好了吗?